如何做好会计报表审计?
会计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是否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的规定编制,是否合法、合理、公允地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一种鉴证活动。其目的是确定会计报表是否恰当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并进行必要的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工作方法。
一、总体审计策略
(一)明确审计范围,即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规模、组织形式、业务特点等因素,确定审计范围及时间安排。
(二)明确审计目标,即确定审计目标是检查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还是确定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
(三)评估风险程度,即结合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分析在审计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种重大错报风险。
(四)确定审计策略,即采用何种方法进行会计报表审计,以达到预期目的。
二、风险评估
1、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性质和范围,对被审计单位的整体风险水平进行评估。
(1)内部控制,即组织中的各种控制制度。
(2)与业务相关的财务信息系统,包括会计记录和会计处理系统。
(3)业务环境,包括经营规模、发展速度、所在行业的发展前景等。
3、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的领域进行评估,特别注意评估与舞弊风险相关的内部控制,并对存在舞弊风险的领域进行检查。
4、通过询问其他注册会计师和分析程序,评估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作出的会计估计是否合理。
三、实质性程序
实质性程序是指审计人员按照既定的程序,对财务报表的相关认定实施实质性测试,以确定其是否存在错报,或错报发生在认定层次,而不是报告层次。实质性测试可分为: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款项、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和在建工程等。
在实施实质性程序时,审计人员需要运用职业判断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并评价其适当性和充分性,确定是否需要调整或重新执行。
四、评价控制的有效性
评价控制的有效性,是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程序中对重要方面进行检查和测试的主要目的。
一般来讲,评价控制的有效性应当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控制是否存在;
2、控制是否得到执行;
3、控制是否变得更加完善。
五、实质性分析程序
实质性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对会计报表相关项目之间的比较、分析等方法,判断会计报表的公允性,从而发现会计报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的一种审计程序。
具体来说,实质性分析程序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法实现:
1、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对比资产和负债项目之间的金额变动,分析其是否存在异常;
如何做好会计报表审计?
评论
(0)